近期,在欧洲美妆科技创新展上,欧莱雅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新款美妆设备——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
据悉,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研发工作耗时7年,LED技术和成分采用了欧莱雅独家技术。其实这并非兰蔻推出的首款设备,但却是其首个具有淡化细纹和皱纹功效的居家设备。
事实上,不止欧莱雅,宝洁、资生堂、花西子等美妆品牌都纷纷入局家用美容仪。随着居家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妆品牌希望通过进入赛道分得一杯羹。
今年上半年,美妆护肤品类整体增长疲软,而美容仪却是高增长的赛道之一。今年“618”电商节,京东数据显示,射频美容仪成交额同比增长200%。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共有12家本土美容仪品牌获得投资。仅在2022年5月,就有4个美容仪品牌完成融资,分别为YOUNGMAY样美、花凡汐、品颜PINYAN以及中美科生物。
另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且正在以超3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2026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中国美容仪市场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但竞争也不小。
在当下的美容仪市场,初普、宙斯、雅萌这些品牌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 “6·18”成交数据显示,在美容美体仪器类目中,Ulike,雅萌、初普分列一、二、三位,国货品牌专业美容仪品牌Amiro和USMILE挤入前五。
那么美妆企业入局美容仪市场能否凭借美妆品牌的知名度而被消费者接受呢?目前来看,像宝洁推出的OPTE AI 素颜仪、资生堂玑妍之光美容仪等表现都不太理想,欧莱雅旗下美容仪品牌科莱丽在2020年也遭遇了关停。又如,美易美妆旗下化妆品牌PBA孵化的美容美体仪器品牌木薯MUSHU,在2019年销量也大幅下滑。
美容仪行业爆发增长带来的问题也导致其在消费端存在鲜明的二级分化。拥簇者越发重视产品的技术含量,不看好者觉得美容仪就是收割“智商税”。
这也导致家用美容仪售价逐渐由低端转向中高端,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价位产品,因为消费者真正看中的,还是美容仪产品的技术含量。
在科莱丽关停时,欧莱雅回复媒体提问时也提到过美容仪市场竞争激烈,要做强美容仪器这个细分市场的品牌,需要巨大的投资。
此次兰蔻推出的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仅研发工作就耗时7年,表明欧莱雅作为科技美妆公司对技术的信心。同时也表明,欧莱雅一直未放弃美容仪市场。
家用美容仪这块诱人的蛋糕,将会吸引更多入局者。
7月8日, 将联合China in-store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共同主办主题为“下一代门店”重塑竞争力线上分享会,会议将从场景、体验、品类重构、空间、陈列等角度出发,与知名零售品牌商及店铺解决方案服务商共同探讨线下门店的未来发展及趋势。